南柯网
专注益生菌行业相关知识内容分享科普
文章113251

益生菌的隐忧?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种不同功能吃对才有用

其实益生菌的隐忧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种不同功能吃对才有用,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益生菌的隐忧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自制酸奶安全吗

自制条件有限,杂种菌趁虚而入

一般来说,工厂生产的酸奶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如生产凝固型酸奶时,鲜牛奶要经过净乳、标准化、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剂、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等多项工艺。生产搅拌型酸奶则稍有不同,前期工艺相似,后在大罐内发酵、搅拌破碎、冷却、灌装或与香料混合、果料混合后再灌装。

在工厂生产酸奶的复杂工艺中,杀菌是比较重要的步骤。杀菌的目的是除去原料乳中的有害,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改善牛乳的硬度与组织等。

杀菌要在90℃下进行,杀菌5~10分钟,经杀菌后的混合料还必须冷却到40~45℃备用。或采用高温杀菌,在120℃加热3~5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

菌种制备和发酵是生产酸奶的关键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由乳酸菌纯培养物制成的生产发酵剂在42~45℃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这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适生长温度。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是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首先无法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即使将牛奶煮沸,把制备酸奶的相关器皿全部在开水中消毒,也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其次如果不利用恒温容器,酸奶也不能一直处在42~45℃的环境中发酵。

自购菌种有隐忧

大家在分享自制酸奶经验时,往往会提到自己购买了酸奶机和一些菌种。网上更出现了雪莲菌种、藏灵菇、高加索开菲尔等一些平常没有听说过的菌种,让本来纷繁的酸奶菌种更加难以辨识。

有些菌种包装上也显示“益生菌、双歧杆菌,家庭自制酸奶专用,QS认证菌粉”等宣传标语。实际上,自购菌种,尤其是任意网购的菌种在安全上无法保障。这些购买的菌剂是否真为QS认证还有待商榷,有些菌剂甚至连生产商家、生产地都没有标识。

自购的菌种通常以粉剂形式呈现,普通人也无法肉眼识别菌种是否混有其他杂菌。网购的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极其容易变质,导致自制酸奶时加了菌粉却完全没有效果。或者用了“来路不正”的菌种做成了酸奶,肉眼也无法辨识酸奶到底是否安全。

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种不同功能吃对才有用

作者\微笑药师药局廖伟呈药师

许多民众问微笑,我该选择哪一种益生菌比较好,微笑通常会先反问:「你补充益生菌的目的是?」目前市售市售益生菌功能大不相同,民众在挑选益生菌时,千万要搞懂不同益生菌菌种功能的差别!

一、常见益生菌的功能分类

1.调整肠道功能

谈到益生菌,大家第一想到的必定是调整肠道功能,改善、或水土不服的状况。

常见菌种例如驻扎于小肠的嗜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俗称A菌)、定殖于大肠的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species,俗称B菌)、肠内定殖力强的乳酸菌-凯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casei,俗称C菌)、体积小冲刷力高的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宫入菌ClostridiumButyricumMiyairi。

B菌由于结构为Y字型结构,能卡在大肠表面形成防护膜,所以特别适用于及症(配方若额外含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效果更佳)。

其中不怕抗生素的益生菌为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及宫入菌ClostridiumButyricumMiyairi,但由于肠球菌潜在抗基因的风险,故不建议当作保养使用,详情见「调整体质肠球S菌的隐忧-潜在抗的增加」。

肠道益生菌,微笑建议可以优先选择A+B或A+B+C为主的配方,菌数>100亿为佳,切记不要选择含有氧化镁、硫酸镁、蕃泻叶或***剂的益生菌产品,因为此类并不建议长期保养使用,肠道调整益生菌约连续服用1〜2周即可发挥保健效益。

2.调整功能

常见提升功能的益生菌如FK-23、EC-12,FK-23是Enterococcusfaecalis经由瞬间加热形成的「死」菌体,一方面大大降低活菌的致率,另外更提高促进力的能力(FK-23为活菌的3倍)。

主要借由FK-23的细胞壁来***人体肠道接受体,间接提升系统,活化嗜中性白球的功能,不过由于是死菌,所以***效果是短暂的,所以服用FK-23死菌,要持续服用才能激起。

由于是死菌的细胞壁且又是体积小的肠球菌,且希望利用大量细胞壁片段活化人体受体,所以常会看到产品的菌株数动辄上千亿,建议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达到佳提升的效用。

3.调整体质

目前常见益生菌株如L.paracasei33、L.rhamnosusGG、L.johnsonii,但考虑益生菌发挥作用前,须考虑菌株定殖的问题,所以在选用「配方」的益生菌时,建议挑选「LP33」、「LGG」+「A、B」菌,增加株的定殖力,而非单一菌株的产品。

而在单次服用的菌株量方面,株,建议至少含20亿菌以上,若为复合菌种,总菌株量好有100亿菌以上,但微笑要在此厘清,并非菌数愈高就愈好,倘若协同菌株过高,反而有可能影响株的作用。

请至少连续使用性益生菌8周以上,达到其大的抗敏作用,可能降低发作频率或严重度。但倘若连续服用8〜16以上,状况毫无改善,微笑建议停止继续服用。

推荐阅读:吃益生菌抗?把握三岁前关键期!

4.辅助情绪管理

研究显示肠道菌可能借由系统(GABA、素)、系统方式、方式与大脑沟通,甚至在肠躁症、忧郁症、自闭症、甚至是巴金森氏症的研究中,都可以观察到菌脑肠轴线的影响。

目前PS128的研究均属于动物实验,但从目前的研究趋势及PS128可能带来的整体效益(促进肠道好菌生长、平衡发炎反应、增加脑内多巴胺及素、调节精神活性),以及PS128服用安全性高等因素考量,PS128用于忧郁//自闭等精神的辅助效益,将有极大的潜力。

反观于现行体制下,忧郁症//自闭症的带来的副作用,往往降低患服药的顺从性,PS128的高度安全性及综合调整效益,势必在辅助扮演一重要角色。

微笑建议若想透过服用PS128益生菌达到调节情绪作用,请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的时间唷!

5.调整稳定

市售常听到调整的益生菌非「LactobacillusreuteriADR-1」莫属,目前我们仍不清楚为什么该菌种在实验中具有辅助控制的作用。但推测这与益生菌协调机转类似,透过降低身体发炎因子、细胞氧化压力等等,而达到调整体质的作用。

微笑药师建议,在控制上,仍首重于饮食控制与定期有氧运动,辅以与定期监测/记录,再以上条件都落实后,可以考虑长期服用Lactobacillusreuteri来辅助,但千万别什么都不做,只期待这益菌能发挥多大降的作用。

微笑建议若服用LactobacillusreuteriADR-1益生菌辅助调整,请至少连续服用三个月以上,并且多运动,尽量避免抽菸、喝酒或吃油炸类食物等会增加身体发炎因子的习惯。

推荐阅读:母乳宝宝肠绞痛,研究:益生菌少哭20分钟

6.调整身体脂肪

目前听到能调整或体脂的益生菌,大多指是LactobacillusreuteriGMNL-263。目前针对该菌株用于调降/体脂的文献大多仅限于小型动物研究,从相关研究资料看来,Lr263的确具有降低体脂、体重、的潜力,并且能改善敏感性及调控身体发炎的能力。

尤其是现代人饮食高度精致化的状况,又普遍缺乏运动,与其服用抑制营养吸收或减低的减重/脂产品,不妨可以选用较健康的益生菌。但中肯的话不中听,想瘦,当然还是要多运动!

若将该研究菌数换算成60公斤成人剂量,约是每天补充2.1×109cells,并且建议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比较有意义。

7.私处

益生菌用于女性私性处保养或道行之已久,主要是因为益生菌能竞争坏菌生存空间、分泌抑菌素抑制坏菌生存。

由于生殖器黏膜表皮主要优势菌丛为Lactobacilli,所以各研究纷纷探讨Lactobacilli菌属对于女性***炎或尿道炎的效果,尤其是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actobacillusrhamnosusGR-1及L.reuteriRC-14,但有趣的是LactobacillusrhamnosusGG在道的效果不佳。

除了选对上述菌种外,文献建议各菌株数量需达1×109个以上,且连续服用2〜4周以上,才能有效私密处唷。

益生菌功能总览

DIY酸奶真的安全吗

经过采访有关专家,发现家庭自制酸奶有几大隐忧——

自制条件有限,杂种菌趁虚而入

一般来说,工厂生产的酸奶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如生产凝固型酸奶时,鲜牛奶要经过净乳、标准化、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剂、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等多项工艺。生产搅拌型酸奶则稍有不同,前期工艺相似,后在大罐内发酵、搅拌破碎、冷却、灌装或与香料混合、果料混合后再灌装。

在工厂生产酸奶的复杂工艺中,杀菌是比较重要的步骤。杀菌的目的是除去原料乳中的有害,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改善牛乳的硬度与组织等。

杀菌要在90℃下进行,杀菌5~10分钟,经杀菌后的混合料还必须冷却到40~45℃备用。或采用高温杀菌,在120℃加热3~5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

菌种制备和发酵是生产酸奶的关键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由乳酸菌纯培养物制成的生产发酵剂在42~45℃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这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适生长温度。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是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首先无法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即使将牛奶煮沸,把制备酸奶的相关器皿全部在开水中消毒,也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其次如果不利用恒温容器,酸奶也不能一直处在42~45℃的环境中发酵。

“像网民所说的用保温杯发酵酸奶,或者把容器放在暖气管、车后备箱都不可取,一是温度不好控制,二是自制酸奶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后成为固体,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放进冰箱冷冻,杂种菌很容易混进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畜产品加工专家南庆贤说,“饮用混有较多杂菌的酸奶比较危险,身体差一点的喝了就会生,尤其不能给小孩喝。”

自购菌种有隐忧

大家在分享自制酸奶经验时,往往会提到自己购买了酸奶机和一些菌种。网上更出现了雪莲菌种、藏灵菇、高加索开菲尔等一些平常没有听说过的菌种,让本来纷繁的酸奶菌种更加难以辨识。

有些菌种包装上也显示“益生菌、双歧杆菌,家庭自制酸奶专用,QS认证菌粉”等宣传标语。实际上,自购菌种,尤其是任意网购的菌种在安全上无法保障。这些购买的菌剂是否真为QS认证还有待商榷,有些菌剂甚至连生产商家、生产地都没有标识。

自购的菌种通常以粉剂形式呈现,普通人也无法肉眼识别菌种是否混有其他杂菌。网购的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极其容易变质,导致自制酸奶时加了菌粉却完全没有效果。或者用了“来路不正”的菌种做成了酸奶,肉眼也无法辨识酸奶到底是否安全。

南庆贤表示,自制酸奶的菌剂要尽量到正规商家购买,在购买时要看清菌剂的说明成分、生产厂家、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等。

“如果要自制酸奶,不建议网购菌种,可以选市售的大品牌酸奶作菌种,不要购买小作坊制作的酸奶作为菌种,要注意不能多次重复使用自制酸奶作菌种,因为会有杂菌滋生。”

什么体质容易发胖四种类型易发胖

易发胖的体质只有三种:

1、火旺型

特征:容易有饿的感觉,有、口感、嘴破、易长痘痘及问题。

胃火旺容易导致胃的蠕动较差,造成消化不全,有些人是体制或是生活习惯不佳造成肠胃机能不佳,而消化道机能不佳,对于身体循环代谢自然形成阻碍,是造成的隐忧之一。

2、气滞型

特征:忧思郁闷、情绪不佳,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品质差,易犯生理毛。

郁气滞型的发胖危机与精神情绪有关,这类型的人平时会有情绪不稳定,心情烦闷或易怒等情绪反应。由于间接影响到肠胃功能,因此可能出现暴食或厌食状态,使体型呈现上上下下不稳定状态。

3、水肿型

特征:爱吃凉性、重口味食物;容易口干、分泌物多、下半身有水肿现象。

水肿型就是指体内水分无法正常代谢,造成水分过多囤积于体内,循环相对造成阻碍而形成。

针对水肿型的人,只要消除水肿现象,就能改善问题。而事实上会形成水肿身材与体内不良是息息相关的。

扩展资料:

改善易胖体质的方法

1、早上保持一杯温开水

每天的早上保持喝上一杯温开水,,因为这样可以帮身体排出前一天晚上堆积在身体里的毒素,加快身体机体的功能。

2、常喝益生菌

身体如果有大量的益生菌存活的话,这样不仅对肠道有益,助于吸收营养,还可以助消化,可以有效减少肚子的感。肚子平常如果是感到有的话,那么就表示肠胃或者你的消化系统有大量的有害存活在里面才会造成的,如果长期不注意就会产生体质,所以平时可以饮用适量的益生菌。

3、保持良好的质量

想改变易胖体质的前提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质量,但是有很多人认为睡的太多就会长胖,这种想法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误导,因为的时间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因此,每天有7—8小时的,而且不要熬夜。

4、坚持运动

一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出来运动,坚持到一定时期就会感觉身体会有所变化,因为这样可以促进身体消化,而且还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针对3种易胖体质教你三大中医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改变易胖体质?这八大方法让你瘦出好身材

乳酸菌饮品是发物吗

不是,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尤其是旧宿疾)或加重已发的食物。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阳头痛、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者,易诱发性发作如、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阳头痛、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疮疡肿毒。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高、高热、脏、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按照发物性能分为六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中医离不开辨证论,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心烦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作品等。

急性,人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膨胀满、纳差不食、小便黄赤,这是湿热重之象,应忌吃油腻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补燥热之品;

肚腹的人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高、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卵、骨髓等;

好发疮痛、疖疔者,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凡肥腻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按照民间的经验,羊肉、猪头肉、猪蹄、鹅是大家公认的“发物”。其中羊肉性大热,往来寒热,或素体多火,或热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复发。关于鹅《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性、热等应忌服。猪蹄有发乳、托疮之效,但疮疡初起忌服。

给孩子打针增高的家长

摘要:作为儿童身材矮小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问世后,身高不再是一种难以干预的自然结果。为了长高,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每天一针,一年花费数万元。除了打针,这些孩子还要早睡、跳绳、喝牛奶,与时间赛跑,和现实博弈。这也催生出身高和滥用的隐忧。

文涂姝云编辑王姗

“您看看给我抽的。”

8岁的昕仪撸起袖子,露出两条淤青的细胳膊,向医生告状。这个早上,她已经被抽了10多管,用来检测身体里的生长激素分泌是否正常。

这只是她和针头打交道的开始。

医生听完昕仪的话笑了,“孩子你很勇敢。我对你的要求是,从今天开始,学着给自己打针,每天打一针,可以么?”

昕仪看起来有点怕,但还是点点头:“可以!”从诊室出来后,蹦蹦跳跳地去护士站学习打针了。

看着女儿瘦瘦小小的身影,昕仪妈妈心里不是滋味。

去年年底,昕仪妈妈向女儿的老师请教学习,闲聊时老师提醒,教了一年,入学时一边高的孩子都窜上去了,但昕仪的个子一直没见长。

昕仪出生时比预产期提前了两周,从小就长得比较娇小。昕仪妈妈一直等着女儿在长大的过程中自己追上来。到了5岁,她带昕仪去北京的三甲医院看过医生,医生建议回去观察,如果一年能长5厘米,就尽量不给孩子打针。

但黏在女儿短不了的裤脚上,躲在衣服泛滥成灾的衣柜里。别人家孩子春天买的衣服秋天就短了,昕仪的衣服却穿三年都不见短。去年疫情放了几个月假,开学后,昕仪妈妈听到别的家长说,孩子的裤子变成了“7分裤”,她打心底里羡慕,恨不得一衣柜的衣服全都穿不下才好。

老师的提醒让她不得不面对这件事了。

三年后再次来到这家医院,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直接宣布:不建议再等了,昕仪的身高即使跟落后的骨龄比,也是不够的。

昕仪很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症,自身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如果不注射生长激素进行干预,一旦骨骺线闭合后,想干预到正常身高也来不及了。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于1985年问世后,迅速在矮身材患儿的中得到运用,根据《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除了生长激素缺乏症,目前国内儿科常见的导致身材矮小的遗传特发性矮小症、特纳综合征等,都可以用生长激素针。

9岁半的婷婷不缺乏生长激素,也在打针。

去年七八月的时候,婷婷说胸部有点疼,妈妈觉得婷婷有点发育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骨龄大了2岁,这意味着骨龄在超速走。

婷婷被确诊为性早熟,受体内性激素影响,体格增长过早加速,骨骺融合提前,会使终的成人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身高。婷婷在同龄人中还算比较高的,但按骨龄算,她已经落后平均身高12厘米。

医生预测婷婷终身高高会在150cm,保守一点148cm。这是婷婷妈妈无法接受的。根据她的经验,以后求职就业、找对象,都会受到身高影响。她本来希望女儿能突破遗传,至少长到155cm——婷婷妈妈身高154cm,爸爸158cm,他们太清楚女儿将来走入社会要遇到什么。

因为婷婷是性早熟导致的矮小,所以打生长激素针的同时需要打抑制性发育的抑制针,两针加在一起,便宜的粉剂一个月也要4000多元,是婷婷家收入的三分之二。连打三年,加上检查费,少也要17万。她没敢跟家里的老人说。

婷婷家位于西南一个四线小城,妈妈在家全职带孩子,家里的收入全靠做钢材苦力的婷婷爸爸。打针是个持久战,她开玩笑说,一个月能打出一部手机,一年能打出一部车。但如果不打针干预,婷婷长不到150cm。婷婷妈妈想,相对于钱来说,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不用说以后,昕仪妈妈现在就注意到,身高给昕仪带来的烦恼:她不想和周围的孩子一起玩,因为“比我小的长得都比我高”;班上的同学每天轮流当值日生中午给大家打饭,老师不让她打,因为她够不到饭桶的底。

昕仪妈妈很心酸。女儿已经很努力了。昕仪太细,为了做检测,扎了3次才找到,还要靠护士用手挤才泵出,左旋多巴的激发实验更是难受到吐了。可下一次检查,她还是会乖巧地说:妈妈你不用管我,我自己走进去让阿姨抽。

关于生长激素,昕仪妈妈也听到过许多质疑:做儿科医生的朋友觉得生长激素的应用时间还太短,不清楚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家里的老人也不理解,“孩子有早长有晚长,怎么可以天天给孩子打针”;还有网友说现在的爹妈简直有,有钱没处花。

她决定不管这些。有什么理由不去替孩子想一下呢?在昕仪妈妈看来,孩子的世界很多时候更遵从丛林法则,高大的孩子会在群体里面占优势,强壮和力量会反哺性格,让他们变得自信,有先天的优越感;而体态娇小,矮人一头,就会在力量上有弱势感和恐惧,在群体里容易受到欺负,或者感到无力,这也是现在很多妈妈们都注重孩子体能锻炼的原因。

况且对于本就缺乏生长激素的昕仪来说,打针已经是穷途末路的后一招。

晚上8点,昕仪妈妈小心翼翼地把针提前从冰箱里拿出来,复温。昕仪打的是短效水剂,小小一支30单位,可以用10天,电子笔,针头很小,几乎看不见。

但这是第一次自己打针,昕仪有些害怕,虽然跟护士学过,还是不敢扎,闭着眼睛握着妈妈的手。昕仪妈妈设置好剂量,消毒,排气,快速扎到昕仪软软的肚子上,等电子笔上的屏幕的计量显示到0,拔针,没有液体喷出来,算是顺利。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昕仪会说疼,后来逐渐习惯了,现在每天记得给自己打针,比妈妈还熟练。

除了打针,生活习惯也要调整。注意一日三餐的营养,控制糖分摄入,每天喝至少500毫升牛奶,跳1000-1500个绳,晚上8点准时回家打针,10点之前必须入睡。

昕仪努力配合这一切。她受,之前一口牛奶都不喝,开始打针后每天自己喝三盒牛奶;刚跳绳时三五十下就跳不动了,现在可以跳1000多下。圣诞节拆礼物时拆到了一盒曲奇饼干,她叹着气自言自语:“圣诞老人还不知道我不能吃糖了”。她毕竟只是个8岁的孩子,看到蛋糕上的奶油有时也会忍不住心动,一番恳求后终于吃上了三口,她和妈妈约定,一周只吃一次甜食。

只是偶尔晚上和小朋友在楼下正玩的开心,被爸爸叫回家打针或者跳绳的时候,昕仪会问:“为什么他们可以不回家,我必须回家?”

昕仪妈妈听到这些总会感到心酸。长高对别人像一样自然的事情,自己的女儿却需要付出200%的努力才可能达到。

针已经打了,昕仪妈妈却觉得效果也不算好。女儿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一个月长一厘米。昕仪妈妈隔三差五就给女儿量身高,后脚跟小屁股后脑勺三点一线顶在墙上,拿一个厚厚纸板书成直角压往下量。但每次误差都很大,第一天蹦上去,第二天去医院量又下来了,量得昕仪妈妈越来越灰心。

昕仪也越来越烦躁,她会问:“妈妈你对我身高的增长满意吗?”担心会影响孩子长高,昕仪妈妈安慰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咱们看过程就好。”

可没有人会不在乎结果。身高和骨龄赛跑,不知道留给孩子长高时间还有多久。刚打针一个月时,昕仪妈妈逢人就问,你看我家孩子长高吗?打到四五个月,终于有人看着昕仪说,怎么今年窜得这么快?昕仪妈妈开始相信,打针还是有用的。

近的宽慰来自昕仪不愿再穿的一双跑鞋,买了没多久,听到女儿说鞋顶脚穿不了——这是长个的好兆头。

医院的复查时间是昕仪妈妈的愈时刻。她在诊室里旁听家长和医生交流,发现和她相似的家长们都在为孩子的身高努力。来复查的孩子每天1000个跳绳是基础,篮球、跑步、游泳、羽毛球,能想到的运动全部安排上,甚至有家长让男孩每天上午跑3000米,下午跳2000个绳,晚上再打1小时篮球,被医生叫停了:万一受伤,好几个月动不了,得不偿失。

家长们还建了自己的群,里面每天都有上千条新消息,大家互相鼓励,彼此监督:“今天体检,长了3.5厘米。”“我女儿近偷懒了,跳绳自己减少了一半。”也发愁打针的副作用:“上个月检查近视加深了不少,两全不能其美。”“前天去打了第三针,不爱吃饭,好烦……”

当然群里常交流的问题,还是“你家孩子现在长了多少厘米了?“

打针半年,昕仪现在身高116.5cm,长了4厘米,但医生看了后还是说不理想,和同龄人相比还差10厘米。医生建议每天在跳绳的基础上增加慢走或快跑,吃点助消化的原味酸奶和益生菌,并调高了打针的剂量。

规范来讲,用生长激素等干预身高均有标准,比如根据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预测成人身高明显受损的标准是男孩小于160cm,女孩小于150cm,超过此标准的孩子不需要打针进行干预。但一些家长的心理标准不止于此。

四川的妮妮从10岁开始打生长激素针,已经打了两年多,现在长到了150cm以上。妮妮爸爸对打针的效果比较满意。他打算让女儿继续打,好能长到160cm。

妮妮并不缺生长激素,属于特发性矮身材。妮妮妈妈身高150cm,爸爸160cm。作为过来人,妮妮爸爸感觉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总受到歧视,“是长得高的人体会不到的感觉。”在妮妮爸爸眼里,女生身高至少1米55,男生要达到1米67。

孩子的身高一代比一代高,现在又出现了人为干预的可能,家长们的标准随之上升。妮妮爸爸觉得,打针有点像现在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孩子成绩好一点,大家都不愿意落后,都到私立学校去,整个社会的读书成本升高;就像有些孩子本来只是矮一些,可相似条件的孩子如果都打生长激素针的话,不打的孩子就会“更矮”。

一位家长的社交媒体里记录,她曾在医院见到过两个特殊的家长:一个是孩子通过打针长到了174cm还想继续打,被医生拒绝了;还有一个,孩子身高是正常数值,但父母想让他长大高个,也被医生拒绝了。家长们称这是“美容增高”——孩子身高已经不属于矮小的范畴了,但还是想再高一些。

类似的记录在社交媒体上并不少见。不少家长喜欢分享带孩子去医院打针的经历。一个家长说,孩子只有3岁3个月,被抽了10管,全程没哭——根据中华医学会的建议,如果是不缺乏生长激素的特发性矮小症,起始的年龄要达到5岁。

很快有人在下面回复:“你们3岁多高啊,我家也是三岁半了,94cm,25斤,一直犹豫要不要去查,又怕小孩受不了,你们怎么决定去的?”

有的家长发了几篇孩子打针长高的帖子,便会一直收到其他家长的催更私信,询问新效果。一位孩子被诊断为性早熟的家长说,她去医院还碰到孩子的同学,他们的打针家长群隔三差五就有新人加入。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数据,中国儿童矮小症的发率约为3%,过去十年,矮小症的自然发率没有明显提高。但生产生长激素针的龙头公司长春高新这几年股票和营业额成倍增加,被家长们称为药中茅台。今年一季度,生长激素的两大主要生产商金赛药业(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和安科生物的业绩均大幅上涨。

一个美容博主在微博上回顾了自己小时候的打针经历。他在骨骺闭合前打了一年多的针,花费二三十万。医生之前预测,如果不进行干预,他的成年身高大概会在170cm左右,现在他自称身高179cm。他并不确定,这是不是打针的功劳,因为足量的运动、营养和都可能起到了作用。

但是,“一辈子能自然长高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没了,就算只多长了1厘米,我觉得也值。想想断骨增高有多虐。”他后这样写到。

底下是网友的回复:“现在还能打吗?”“我女儿同学也在打。”“希望孩子们都可以高高在上。”

多长一厘米的愿望催动着家长选择用打针来博一个长高的概率,这需要金钱、坚持和运气,还要面对更多的未知。

朵朵妈妈并不是被幸运眷顾的那一个。就诊过程中,她察觉到医生们有些反常。

一年前,朵朵被诊断为性早熟。按照浙江一家三甲医院医生的说法,她现在10岁,身高144cm,如果不进行干预,只能长到153cm。

为了打生长激素,朵朵妈妈一周内跑了浙江三家三甲医院。三次诊疗过程简单迅速,无一例外建议朵朵尽快打生长激素针,药单子开得干脆利落。

“这个针有什么副作用吗?”看第二个医生时,朵朵妈妈问了一嘴。

她记得医生差点跳起来:“这个针是什么?这可是全球著名的金赛药业的针!“

在另一家医院,医生称这里不能拿药,会占用医生的额度,之后推荐了旁边一家药店,那里有两种针,比较贵的那一款现在有75折活动,可以一次性屯上三个月的,屯半年都行,“5000块钱的针说得像是在屯白菜。”

朵朵妈妈觉得打折这种话从医生嘴里说出来实在有些奇怪。但既然已经决定打,便又去了一家可以开单子的医院。没说上几句话,助理就把付款码亮了出来,里面有一针生长激素和下次7月底的检查预约。

回到家,朵朵妈妈越想越不安。之前见过的其他医生也很忙,对患者多少还有些怜悯或同情,但这周遇到的打生长激素方面的医生,听说家长想给孩子打针,眼里都是难掩的兴奋。

出于谨慎,朵朵妈妈花了几百块钱,又在线上问诊北京和南京的儿童科医生。结果两位医生一致回复:朵朵的性早熟是误诊。

朵朵妈妈有些难以置信。她打算去南京面诊,走之前向朵朵老师请假,老师劝朵朵妈妈不要打针,她听好多家长说起过类似的经历,“生长发育就是个坑。”

果然,面诊之后,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认为朵朵并没有达到性早熟的标准,并不需要打针。但朵朵已经打了一年的性激素抑制针,不能停针,要继续打下去,而且抑制针抑制住了长个,现在还要配上生长激素针,否则之前的针全部白打。

还能有什么办法,针还是要继续打。回家后,朵朵妈妈去之前医生指定的诊所开后续的生长激素针,诊所位置有些偏僻,桌上一沓厚厚的本子,都是来配生长激素针的家长和孩子信息,同一天来的人,一页纸放不下。

5月21日,长春高新对外披露其重组生长激素大概30%以下在公立医院销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在朵朵妈妈的经历里,三甲医院的医生身边也会配有“身高管理师”,为家长推荐买针的药店和医院。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说明,在注重监测效果的同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目前报道生长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有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影响、功能低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诱发的可能性、色素痣、手脚变大等。

暑假即将到了,昕仪每天还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喝牛奶,跳绳,近又增加了跑步,希望快点追上同龄人的脚步,她希望再开学的时候就不用站排头了。昕仪妈妈也正学着远离,把量身高的频率降到了一月一次,不再去比较。

“孩子像老天爷发的树苗,不知道拿到手的是什么苗子,如果养的是爬山虎,啥都不用管,自己就会往上爬,但如果养的是棵葡萄,不给它搭架子,肯定不会往上爬的。”昕仪妈妈感慨,不要去管别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轻轻松松一年长了12厘米,知道苗子不一样,自己拼就好了。

“而且人也可能这一方面不好,另一方面好,梅西不也是打这个针嘛,他后打来打去也没有打多高,好像也就170cm,但也不妨碍他是一个球技很好的人,对吧?”

(文中人物为化名)

近总是犯困是什么原因呢湿气重可以适当喝点益生菌吗

如果要猜一种生理反应,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非打瞌睡莫属。

为什么会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气不流通、屋内缺氧、生活作息晚,长期不足外,也可能是身体正发出警示讯号。

尤其明明时间足够,隔天仍然不敌瞌睡虫叨扰,昏沈欲睡。出名的瞌睡族,可远溯千年前,因为经常上课打瞌睡,被孔子斥责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医学认为,经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传统医学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吴长新笑说,宰予不懒,只是脾功能差些,该替宰予平反了。

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冬天如果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长庚医院中医师郭宗祯说。

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养脾运化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不足,气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孪生兄弟,功能相辅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负责运送营养,「中医的脾,其实就是西医说的,」郭宗祯医师解释,至於胃,负责吸收食物。

从中医观点,脾胃另个重要功能是代谢湿气,当脾胃功能差,体质又偏湿热时,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会出现身体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觉或胸闷的症状。

湿气的特质是黏滞、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祯建议,可以从外在和内在减少湿气侵扰,譬如住家环境要避免湿气过重,少淋雨,偏湿冷的食物,好比冰水,尽量少吃。

当心过度嗜睡的潜在危险

根据林口长庚医学中心主任陈泞宏医师估计,目前国内约有4~5%的人有嗜睡困扰,除了上课或工作无法专注,记忆力减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隐忧,好比边开车边打瞌睡,险象环生。

经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失调、不足或有忧郁症之外,也可能是发生障碍,需要尽一步诊断。

陈泞宏表示,曾有个40多岁的中小企业老板,开车开到一半「不知不觉」睡著,连续发生三次车祸,原以为只是不足打瞌睡,到中心诊断才知道,自己有暂停的毛。

这种症状起因於道出了问题,受阻,一夜醒来好几次,睡醒后反而疲惫不堪,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觉,甚而在不知不觉中睡著,相当危险。

专家建议,调整作息饮食或多运动可以改善打瞌睡。运动能强化心,带动气循环,有利部做气体交换,强,脾也跟著强,即使体内有湿阻碍,也能一一化解去湿。

当打瞌睡频率过高,就得找医生诊断。我们提供几招,帮你赶走瞌睡虫,并附上一份评估量表,检测自己是不是到了该问诊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开会,为了避免打瞌睡,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液清澈,避免气沈滞。

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免得促进素增加,导致昏沈欲睡、影响反应力。

经常习惯打瞌睡,体质又偏湿热的人,郭宗祯建议不妨食疗,不过好先了解自己属於哪种体质。

你属於哪种体质?

A.脾胃气虚型:消化不好、脸色苍白、体力不足、软便、、经常爱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能健脾益气、提神。(配方: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体质湿热型:精神不济、嗜睡、头昏沈重、口苦、烦躁易怒、胸闷、喉咙乾

食用龙胆泻汤:能清利胆,去痰醒脑。(配方:龙胆草9克、栀子、黄芩、柴胡各6克、生地、车前子各9克、泽泻6克、木通甘草各3克、当归6克)

提醒:为了避免自我判断失误,使用前建议徵询专业中医师意见。

第2招:通风好光线足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

郭宗祯医师举中国大陆曾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测量学生上课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教室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不当的通风设备,使得空气交换不良,脑部含氧量降低,当然昏昏欲睡,」郭宗祯说。

除了通风好,充足的光线也很重要。

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会想睡觉,」长庚中心主任陈泞宏解释所谓的「光法」。

将这种光原理运用到工作环境,如果上班或开会时昏昏欲睡,不妨让光线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为了保暖通常会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门一气流行养生学苑太极气功资深教练饶怀英强调,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电暖炉前烤火,因为「热气会刺激体内更闷燥,将寒气逼入五脏六腑。」

传统医学认为,寒气逼心,容易发生心悸或梗塞;当寒气走到,易显疲倦;走到脾,会;寒气入,道系统易出问题,气喘机率高;走到,有虚现象,精神状况较差。

保暖,适当就好。如果经常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为了避免成为瞌睡族,除了调整室温不太热或过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会议或参加重要场合时,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礼的表现,适时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复元气,提振精神。

这里介绍两个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赶跑瞌睡虫,避免当众糗态百出。

A.按摩脑部反射区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脑提神。

做法:

1.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点在食指。

益生菌的隐忧?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种不同功能吃对才有用

2.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区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鸡腿肉的这块区域,称做「大鱼际」,也是脾的反射区。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按摩方法很简单,拇指按下去后,轻揉每个地方,感觉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的原因,是反射区的经脉有淤结,古书说「百皆起於淤」,多按压痛点能使淤结处冲散,促进身体代谢循环。

手部按摩简单易学,人人能做,很适合平时保健,不过,仍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论自己按或别人帮忙按摩,都不能过度用力,以免因导致全身紧绷,长久下来反而气不通畅,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纤维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随时随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细孔张大,让寒气有机可趁。

▓按摩过程可以适量喝点常温水,帮助气活化。

▓服药期间也可以按。

不论或西药,手部按摩不会有负面影响,切忌不要猛然停药。(资料参考:中华民国手足健康会创会人吴长新)

第5招:提神醒脑养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时练左右高甩,能在短时间内甩走瞌睡虫,让心情轻松愉快。

步骤:

1.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站稳地面。

2.吸气,往左转腰,两手同步甩高。

3.吐气,两手下甩,往右转腰,两手甩高吸气。

4.如此左右交替来回甩,每次甩10分钟。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脑,提振精神。

步骤:

1.吸气,两手於两侧往上提,交叉枕在脑后。

2.吐气,顺势弓身低头。

3.吸气,慢慢起身,吐气。

4.两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松。可连续练10分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益生菌的隐忧和吃益生菌之前要注意!七种不同功能吃对才有用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卓岳宜君素是我国国产益生菌品牌,一直致力于肠胃健康的研究,所以卓岳宜君素其中的活菌添加数量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是全网高。不仅如此,它的配料表也十分干净,不存在“科技与狠活”,主打的就是一个安全性高。而且它的菌株也很丰富,有16种菌株,并且每个菌株都有自己的“编号”,这16种菌株搭配在一起,相辅相成对肠道效果更好。